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

台灣美國文化差異 - 說話


標題不說歐美文化差異,因為擁有貴族文化的歐洲有他們委婉優雅的一面,講話比較單刀直入的,還是美國吧。

最近公司接待一個美國人,和我們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,他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:「我們遇到問題,就解決問題。你們遇到問題,則是一直談論問題。」

對美國人來說,他遇到問題,他就會把他的論點和道理告訴你,然後希望早點解決,以免未來引發更多問題。而我們則會想很多,例如:
  • 成本-這樣解決的方式好貴!
  美國人:現在不弄好,將來整個壞掉要花的錢不是更多?
  台灣人:可是我們主管可能不會允許,考慮到ABCDE,所以不能做。
  美國人:這些都是藉口!別人都可以做,你們沒道理不行。
  台灣人:我們未來是有規劃,但不是現在會做。
  美國人:但現在需要修理!
  台灣人:啊,沒關係,你就給建議吧,是否要做我們會自己評估。
  美國人:(挫折)你傢伙真是你公司的「好員工」。

  • 太傷和氣了,大家應該多多彼此配合。
就我的觀察,美國先生不會馬上抱怨,他一開始其實是挺配合的,一兩天後,衡量已經影響到了做事的品質、效率,就會打開天窗把話說明白。但我們聽到美國人的抱怨,都會感到驚訝--美國人好高傲,他們是否有種族優越感?
相對於就事論事,我們的對話邏輯可能是這樣:

小明:「好,我們來把話說清楚,我希望你可以如此,這樣比較好配合做事。」

小強可能回應1:「要求那麼多,那我不做了。」
  可能回應2:「不然你找阿華做,你不是說他比較厲害,還要我學他的方式?我又不是他。」
  可能回應3:「我都把問題的地方標出來了,你自己不會去看?」
  可能回應4:「我以為你邏輯很好,唸名校很聰明,都看得懂。」
  可能回應5:「你這樣太直了,做人啊,要學會更體貼,更懂得面對現實。」
  可能回應6:「說到這個,你知道你上次做得那件事很爛嗎?」

我們的回應模式就是在逃避問題、維護個人尊嚴、是對方的問題(因為你太蠢所以不懂)、開始揭開彼此傷疤--就是不解決眼前的問題

經歷了幾次這種不解決模式,就學會了要放棄,畢竟說了只會傷和氣,老祖宗也要我們忍一時海闊天空。

那我們什麼時候會改善呢?幾乎就是等到臨界點的那一刻。
例如:年久失修的廠房發生火災了、有人出意外了、員工瘋狂加班也無法如期完成、有人終於忍無可忍了爆炸了...

一到了臨界點,所有積累的怨恨都蜂湧而出。

「你在那時候為什麼會這樣做?你為什麼都不會想到應該要這樣做?」
「啊?如果你當時感受是這樣,你為什麼不早點說?」
從某方面來看,隔這麼久挖出來感覺好記恨好小家子氣,但有時不解決的問題真的會一直擱在心裡,持續累積。

雖然都沒有當面撕破臉,但一比較,選擇一兩天後的時機把問題提出,有效率的改善彼此的相處模式,比我們一直在測試各自底線,假意配合心裡卻不爽,直到幾年後某個臨界點一次大爆炸。

可是很多時候一超過了臨界點,就回不來了。
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