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

角色與創作者


1. 不管是什麼樣的創作,都反映出作者對這個世界的理解。
2. 角色不等於本人,但是應對進退決和思考模式不會超出本人的想像。


這不是我說的,是Roo說的。
當她說的時候,瞬間有種「啊啊啊,如此一擊命中的說出我長久以來的心聲!」

因為有感,所以幾次和朋友討論角色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。

「我覺得這個角色頗有那個作者的味道。」
「哪有。」
「角色不等於創作者啊!」
「小宇相處時很文靜但筆下角色很活潑啊!」
「該怎麼說呢......有點像作者本人的靈魂一部份再添加一些屬性,當然角色是不等於創作者......但那個氛圍邏輯......」搔頭。

總之Roo表達出我想說的了!再次對自己囉囉嗦嗦了一堆卻無法扼要清楚表達感到汗顏。

馬歇爾曾說:文筆是文字詞彙編排本身的技巧;
      文字功力是將概念轉換為文字的準確度與技巧性。

(中箭倒地)


其實不只創作,我也很常對身邊的朋友行為腦補,產生「對方一定在這樣想」的腦內小劇場,有的時候有機會發現對方真正的想法,不是發覺自己想太多鑽牛角尖,就是發現,對方確實是這樣想,但是想像的程度遠超越我的想像!!

畢竟自身所想像的還是自己的思考模式+自認為的朋友屬性,但那些都是自己的想像,就算屬性方向對了,猜到對方在想什麼,還是無法想像超出自身框框的內容。

有人會說,不要對身邊的人想太多就好。

但人多少必須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好與他人溝通,尤其越喜歡的對象就越渴望去了解他,希望言談間能投其所好,減少摩擦的機會。並進行角色取材。

又或者對方已經生氣發怒了,總不可能連猜想對方再氣什麼都不去想,只認為自己正確,認定對方只是一個邪惡汙穢愚蠢白癡不需要理解的存在。若真是這樣,就是自大又白目了。

其實很多時候,當一個人已經生氣時,什麼事後的考慮都已經慢了。而所謂的生氣,往往來自於每個人的雷點不一樣。就是我在意的你不在意,你在意的我不在意,很多時候這就是不爽的原因。

認為對方應該要顧慮,應當要細心體貼之處,對方絲毫沒有在意那些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;同樣的,看對方發怒時也會想著,這有什麼好生氣的,還不是你自己那樣所導致的,別任性了,如果是我才不會......如果是我早就......,為這種事生氣好可笑,我才不會為這種事生氣呢。

所以,說到底,思考的主角還是「自己」,沒有跳脫啊。



那有沒有辦法改善這種狹隘的情況,甚至來讓自己的創作更豐富呢?

大概就是【傾聽、閱讀、人生體驗和教育】吧。

傾聽與閱讀能夠理解他人的深入想法。然後進行取材。

我們的教育似乎缺少教導說話的藝術、禮節與同理心之處。仔細觀察,能言善道,說話讓人舒服的,很多是先天個性纖細考量得比一般人多(蠻多是水象星座),或者生在政治世家從小就看人講話高來高去的人。大多數人,包含我自己都還是需要指點的。所謂話術就是考量對方感受的基本講法,說話的藝術不知道為什麼從沒有列進學校課程中。


(這篇文章到後來完全離題,沒有跳脫火箭一貫離題的風格。

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