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

創作角色的面向

經同意從廣陵散轉錄:http://www.plurk.com/p/ldevzv

創造角色的立體度向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並不是不平面就等於立體,有時候特意在同一個角色上加了不同的個性或屬性,只會讓讀者一頭霧水,對角色更加不解。

系統化一些來講,我認為角色可以分為三個面向:

1.目標
2.實際上的身分
3.內心的真實渴望

1跟3或許沒辦法(或沒篇幅)都能做到,但至少我認為要做到一個來與2相對。

簡單來說,一個角色對於自己的身分十分滿意也符合他的本性,通常就沒故事可講。

一個天生就愛幹壞事的壞蛋大概很無趣,一個表裡如一的聖人更無趣(大概是領便當用的)。一個其實是和平主義者的獨裁將軍,或是其實是野心家的聖職人員,這或許還達不到立體(因為只有兩個面),但至少絕不會那麼無趣。這部分的安排與其說是角色的設定,主要應該還是取決於故事主題的走向。

同樣的,其實(1)也可以等於(2),只要(3)有作出來就行。

舉例而言,一個人受成長環境影響,想當一個警察(1目標),長大後也考上了警官(2身分),但其實內心深處他並不認同這樣一個執法者的身分(3)。或許在某些機緣之下,他就脫離了警隊而成了法外之途。

另外一個簡略的例子,天外奇蹟的主角,他想要成為冒險家,現實上他只是個賣氣球的,而在他內心深處,只是想要跟心愛的人一起走過人生旅途。

有時候我們想要的東西很單純,我們只是需要「被需要」而已,並不是要取得什麼身分。像巴斯光年,他想要成為太空人(應該說以為自己是太空人),事實上只是個塑膠玩具,這個落差非常大...但最後他被安迪還有其他夥伴所需要,他就滿足了...

從以上可以做出一個簡單的結論,就是這三點只需要挑出兩點設定為相等(身分或是目標),與剩下的一個相對,就可以達到一個底線的立體度。

蟻人:目標&渴望--與女兒見面,甚至能提供女兒穩定生活
   身分--失業男子只能打零工餬口,而犯罪紀錄甚至讓他連零工都打不成,養自己都有問題。 

我認為除非是主角,或是最重要的幾名配角,大部分的配角就挑出兩點就行了。即使是主角,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,要挑戰三點都做到是很不容易的。一個渴望當明星的上班族,最後卻突然發現自己想要當老師--如果沒有明確的交代,只會讓讀者一臉茫然。

***

最後我必須提的是......並不是平面的角色就是失敗的角色,平面的角色也可以非常有魅力,只是他通常只能適用於配角或反派,不能用在主角身上。

悲慘世界的賈維是我很喜歡的角色,說起來他也沒什麼立體度可言,就是個鐵面執法者,絕對忠於自己的原則;同樣Watchmen中嫉惡如仇的羅夏我也很喜歡,道理有點類似。駭客任務的史密斯只是個厭惡人類的管理程式,除了毀滅跟增殖之外沒什麼別的機能,但他確實也是個很有魄力的角色。

這種「絕對的極端性」如果呈現的好,角色本身就會有魅力,不需要增加別的面向。但這樣的角色因為本身無法改變,故也無法讓故事推進而呈現主題,在安排的時候必須要注意。



***

相關文章: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